1、当前地源热泵应用发展状况
目前,世界地源热泵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北美、欧洲和中国。在世界地热大会上参加报告地源热泵利用的国家,从2000年的26国已经增加到2010年的43个国家。据2010年世界地热大会的统计数据,地源热泵的年利用能量已经达到了214782 TJ(1012焦耳),与2005年世界地热大会的统计数据相比,五年内增长了2.45倍,平均年累进增长率达到了19.7%;地源热泵的设备容量为35236 MWt(兆瓦热量),在五年间增长了2.29倍,平均年累进增长率为18.0%。
在中国,随着国家《可再生能源法》的诞生和大量财政补助措施的出台,最近5年开始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,与此相关的热泵产品应运而生,并已形成了一批提供热泵技术、产品和服务的厂家和从事地源热泵技术设计、施工的单位。统计数据表明,中国浅层地热能应用面积从2005年的约3000万平方米,2010年达到约16000万平方米,地源热泵市场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。同时,尽管中国地源热泵市场约以年30%的速度递增,但其在中国市场中中央空调领域所占比例仅约为4.2%,相对于一些地源热泵应用较广的北欧及北美发达国家平均30%的比例,有巨大的市场上升空间。
2、市场环境分析
一是地热能应用市场潜力巨大,增长速度加快。二是行业进入者增加,竞争日趋激烈。三是工程体量逐步变大。四是全国各区域发展程度不同。五是品牌格局多,并无全国影响力的品牌。
3、行业内企业竞争分析
3.1 行业内企业分析
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发展障碍,即生产销售服务的都是半成品,不能构成完整的产品和服务。加之国内中央空调的销售、安装等服务业正处于发展初期,服务质量落后于产品质量,这一发展障碍就显得更为突出,多数企业是为了中国地热能市场目前的热度和利润而来,没有做长远投资打算,更没有开展相匹配的地质条件研究,不具备全面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、施工及相关服务能力。
3.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
(1)供方商议价能力
目前,供给国内地源热泵设备厂家的空调压缩机产品主要掌握在日立、松下、三洋、大金、三菱及LG等日韩企业手中。由于压缩机产量的总体增幅大大低于国内设备的增长,致使压缩机供不应求。2011年空调压缩机仍然会有400万~600万台的缺口,且压缩机行业的市场格局仍旧保持稳定状态,供方仍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。
(2)买方议价能力
随着地源热泵工程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,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中央空调行业内比例逐步扩大,已经开始进入国内二线城市的项目运作,同时由于进入者越来越多,使得地源热泵行业开始告别高利时代,进入自由竞争的市场,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,因此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在上升。行业内企业也将面临越来越挑剔、越来越理性的客户。
(3)替代品
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目前为止,在任何条件下可以稳定运行的低碳环保空调系统,由于其采用地下能力,较普通中央空调、空气源热泵空调都更加节能,短期内对传统中央空调系统有较大的冲击,比风能、光能、潮汐能等新能源系统技术更加成熟、系统也更加稳定。但就其本质而言,仍然需要使用电来带动热泵主机,不是完全的可再生能源,在未来的科技发展和新能源不断成熟的条件下,可能会遭到太阳能空调等的替代。
4、地源热泵行业发展中的问题
地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冷供暖方式和系统,虽然发展势头较好,但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推广应用时,还是存在一些问题:
4.1 行业内企业素质良莠不齐,缺乏实力
地源热泵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,从美国和欧洲引进国内,而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在此之前多为从事机电、机械生产、建筑施工等企业,缺少专业背景,并因此引发了一些问题。在地源热泵机组设备生产领域,多数企业对于国家《水源热泵机组》生产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,也没有完全认真执行该标准,无论是在工况设置、技术指标、机组效率,还是在自动控制、应用指导等方面,都没有做到标准化和系列化。
4.2 从业人员缺少专业知识
在目前中国已经建设的地源热泵项目中,部分地源热泵工程不能正常运转或效率低下,一些地区对已建工程的水热均衡研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缺乏监控,造成地源热泵工程不能长期有效运行。因此,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让地源热泵从业人员参加系统、全面的地源热泵专业培训。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系统培训,热泵公司自身对人员的培训,以及与高校联系开展在职教育等方法展开各种培训。
4.3 技术难点在于系统匹配
从整体上看,市场不规范,缺乏市场准入制度和科学评价体系,是制约我国地源热泵技术推广工作的最主要的因素。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出现不断加剧之势。同时,对于目前我国地源热泵应用呈现城市级、超大规模使用的趋势和特点,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,各个相邻地源热泵项目间相互产生热干扰的风险都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4.4 标准体系亟待建立
据全国地源热泵委员会主任委员徐伟介绍,截至2010年,我国地源热泵使用总面积已达1.6亿平方米,市场相关产品销售总额已超过700亿元人民币。预计到2020年,我国的地源热泵市场规模将比目前增长5~8倍。但如此大市场规模的新兴的产业,目前执行的标准仅有2005年编制、2009年修编的国家标准《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》(GB 50366—2009)和设备生产方面的国家标准《水源热泵机组》(GB 19409—2003)等少数几个,严重滞后于该产业的发展。从产业自身发展来看,缺乏完善的地源热泵制造标准和应用规范,工程施工质量缺少监理;从产业政策看,对地源热泵项目的建设及运营监管不严格;这些都将导致项目运行可靠性差,阻碍地源热泵技术的健康发展。
同时,国内已建的大部分热泵工程,均未建立地下水和岩土监测系统,不掌握地源热泵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,相关的土壤热传导机理研究和地下水回灌技术仍需完善。市场发展秩序混乱,缺乏统一的管理。与欧美水地源市场不同的是目前中国的水地源热泵系统领域比较,我国的地源热泵缺乏有序的竞争、规范的管理。
引领行业健康发展,必须首先建立标准体系,靠规范引领和加强行业协会的管理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国家将会对地源热泵行业继续给予大力支持,行业及企业应抓住机遇,根据市场变化,及时调整发展战略,同时加强行业自律与学习,提高自身技术水平。流通经济流通经济。